周口信息網 > 熱點信息 > 正文
專訪能源基金會首席執(zhí)行官兼中國區(qū)總裁鄒驥:工業(yè)過程煤和散煤是中國減煤短期重點方向
網絡整理 2024-04-05(原標題:專訪能源基金會首席執(zhí)行官兼中國區(qū)總裁鄒驥:工業(yè)過程煤和散煤是中國減煤短期重點方向)
在中國的碳達峰、碳中和愿景下,煤炭的逐漸退出將成為長期趨勢。今年4月,國家能源局印發(fā)《2021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》,其中提出,2021年,能源結構方面,煤炭消費比重下降到56%以下。
根據國家統(tǒng)計局的數據,2020年,我國全年能源消費總量49.8億噸標準煤,比上年增長2.2%,其中,煤炭消費量增長0.6%,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6.8%,比上年下降0.9個百分點。
接下來,如何把握煤炭逐漸退出的節(jié)奏?“十四五”期間,減煤工作的重點應該放在哪些方面?占煤炭消費比重最大的煤電,“十四五”又將迎來怎樣的變局?
帶著這些問題,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了能源基金會首席執(zhí)行官兼中國區(qū)總裁鄒驥。在鄒驥看來,短期內,中國減煤的重點主要是工業(yè)過程煤和散煤,同時應嚴格控制煤電裝機總量,不再新增煤電項目,但存量煤電項目的減少、退出,將是一個長期、漸進的過程。
一些地方的“十四五”規(guī)劃,尚未來得及或充分將碳達峰、碳中和的影響考慮在內,仍然規(guī)劃了不少高碳項目。鄒驥認為,地方有必要對此作出調整。
工業(yè)過程煤和散煤將是短期減煤主要方向
《21世紀》:“十四五”時期中國將嚴控煤炭消費增長、“十五五”時期逐步減少,嚴控煤炭消費需要從哪些方面著手?
鄒驥: 2013年,我們的煤炭消費總量達到一個峰值,之后一路下降,2017年開始出現反彈,包括2020年煤炭消費總量對比上一年繼續(xù)增長了0.6%,但消費總量都沒有超過2013年的水平。我認為“十四五”期間的煤炭消費總量也不應該超過2013年的水平,即實現達峰,并開始穩(wěn)步下降。
目前按照用途來分,我國煤炭主要分為三類,分別是電煤、工業(yè)過程煤和散煤,各自的占比分別大約是55%、30%和15%。短期內,我認為降低煤炭消費量要以工業(yè)過程煤和散煤為主。
首先說工業(yè)過程煤,包括鋼鐵、水泥建材、煤化工等,這里面有巨大的減煤潛力,“十四五”期間需要在工業(yè)過程煤方面做出明確的規(guī)劃,比如在現在的消費量上降低1/6,有很多可做的事情,包括提高各類工業(yè)爐窯能效并降低煤耗或進行燃料替代,加大廢鋼的回收利用,采用氫能煉鋼技術、用太陽能電解水制氫代替煤制氫等。
另外需要大力去除散煤,散煤的消費量大約有7億噸上下,主要是一些工業(yè)小窯爐、小鍋爐以及郊區(qū)和鄉(xiāng)村民用生活供暖炊事用煤等,帶來的污染非常嚴重,需要盡快做好燃料替代。
《21世紀》:電煤的占比是最高的,中國也明確提出將嚴控煤電項目,從時間和節(jié)奏來看,電煤將如何逐漸減少?
鄒驥:中國跟歐美一些發(fā)達國家的情況不太一樣,它們的重化工業(yè)比較少,工業(yè)過程煤和散煤的占比非常低,煤炭的主要用途是發(fā)電,所以“去煤”主要就是“去煤電”,而我們的工業(yè)過程煤和散煤占比高達45%,仍然有很大的降低潛力。減少工業(yè)過程煤炭和散煤,總體而言技術相對成熟,成本相對較低。
電煤的大規(guī)模替代,可能還需要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。
這一是因為我們的煤電廠設備普遍還很年輕,平均煤電機組年齡大約12-13年,遠沒有達到淘汰的壽命期,背后是大量的銀行貸款和金融穩(wěn)定所依賴的收益,所以必須是分批次、分步驟地限制、減少,否則將可能導致過多的資產沉淀甚至引發(fā)顯著的金融風險。
二是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(tǒng)還有待可再生能源的不斷發(fā)展,使得成本更低,技術更成熟,非化石能源挑大梁替代煤炭還要假以時日。
當然,煤電裝機機組的平均發(fā)電小時數必須要逐漸下降,一些既有煤電機組可以進行靈活性改造,讓它們變?yōu)檎{峰機組,系統(tǒng)解決可再生能源間歇性的問題。
煤炭的退出并非短時間內完成,而是逐步、有序的,但我們需要盡快著手安排,比如從煤炭、煤電行業(yè)退出的職工,年輕人安排轉崗到新的崗位,老職工做好安置等,也要做好一定時間尺度的資產管理準備,最大限度減少沉沒資本的規(guī)模。
新上馬煤電項目將“輸在未來”
《21世紀》:存量煤電的減少和退出需要漸進式完成,但有的地方比如為了應對“電荒”,仍將繼續(xù)新增煤電機組,有研究報告也提出煤電在電力系統(tǒng)中“壓艙石”的地位不變,你怎么看?
鄒驥:我覺得要懸崖勒馬。煤電繼續(xù)增長,實際上是冒了極大的資產沉沒的風險。
碳中和的大勢已成,將來在碳排放方面,要求只會越來越嚴格。就算趁著現在立即上馬煤電機組,項目周期一般至少長達二三十年,將來發(fā)電小時數受限制了,資本回報上不去,其實是輸在了未來,所以在長周期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問題上一定要有遠見。
現階段,我們需要嚴格控制煤電裝機總量,不再批新的煤電項目。未來中國的電力消費還會繼續(xù)增長,但增量的部分不應該再來自于煤炭,而是非化石能源。規(guī)劃部門在做規(guī)劃時,應該把重點放在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方面,投資方向也要轉,包括如何降低非化石能源的成本,提高技術的可靠性,增加配套設施,要迅速往這個軌道上轉。
當然,有的地方為了調峰的需要新增煤電裝機,比如出現“電荒”的省份,一定要在同一區(qū)域或者全國范圍內相應減掉同等的或者更多的裝機。
另外需要指出的是,“電荒”有的并不是電量不夠,而是可能因為寒冷天氣等緣故,短短幾天內用電需求突然上升,出現電力供應緊張。
我們有很多應對措施,應當優(yōu)先考慮需求側管理,通過削峰填谷緩解電力短期不足的瓶頸問題。比如需求側先保障居民生活用電,對于高耗電企業(yè)安排設備檢修,或者以晝夜交替、平日與周末交替的方式開工。一般“電荒”的時間并不會持續(xù)很久,削峰填谷方面有很多潛力可挖。從電源側來看,可以利用風光水電互補,將北方一些煤電轉為調峰職能,加強大電網之間的調度。
所有的措施應該排個序,先干什么,后干什么,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,不應該再增加煤電。只有堅持這樣的方向和思路,才與碳達峰、碳中和的目標是一致的,這也是能源高質量發(fā)展、品質升級的必由之路。
未來要形成碳價不斷上升的預期
《21世紀》:中國的全國碳市場首個履約周期已經啟動,涉及2225家發(fā)電行業(yè)的重點排放單位。對于煤電企業(yè)而言,假如購買配額的成本并不高,會不會傾向于購買配額,而放棄減排?
鄒驥:理論上是存在這樣的可能性的。這就需要通過控制發(fā)放碳排放額度,來起到調節(jié)碳價的作用。
另外,在碳市場中需要適度注入一些現金流,比如通過打通資本市場和碳市場之間的聯(lián)系,讓購買碳配額的資金更充裕,通過提高對碳配額“有效需求”的方法短期起到支撐碳價的作用,當購買碳配額的成本(碳價)高于減排成本,就會刺激一些市場主體去減排。
目前來看,我們的碳價水平總體仍然是偏低的,未來至少要形成碳價不斷上升的預期。
《21世紀》:一些省份做“十四五”規(guī)劃的時間早于中國提出碳達峰、碳中和承諾的時間,因此“十四五”還安排了高碳排放的項目,可能將對碳達峰、碳中和帶來壓力,應該如何解決這樣的矛盾?
鄒驥:各地在“十四五”規(guī)劃之外,接下來還有分項規(guī)劃,一定要跟上十九屆五中全會、中央經濟工作會議、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和今年春天政治局會議的精神。否則,我們提出了碳達峰、碳中和目標,地方在“十四五”時期沒有反應或者反應不夠充分,將難以實現目標。
從地方經濟發(fā)展來看,未來的新動能將是在綠色低碳方面,在能源的轉型、數字經濟和傳統(tǒng)產業(yè)的融合、鄉(xiāng)村振興和新型城鎮(zhèn)化等方面。所以在尋找新的增長點的時候,地方政府需要轉變發(fā)展理念,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些方面。
《21世紀》:從你所了解的情況看,地方政府或企業(yè)對于碳達峰、碳中和的理解及相應的落實執(zhí)行,是否還有待繼續(xù)提升?
鄒驥:總體而言,大家對碳達峰、碳中和的關注度在明顯上升,有的理解很到位,并且采取行動也很迅速。有的對于有何影響、怎么做,仍在消化中。還有的并不積極,甚至認為在2030年之前,我先沖個高,使勁排放,這是一種糊涂的認識,越是排放得多,后面實現碳中和就越要付出更大的代價,所以并不是說抓緊“占個便宜”,而是要盡快做好減排的準備。
關于碳達峰、碳中和還需要不斷地做工作,包括媒體要發(fā)揮重要作用,把正確的概念、正確的思路不斷傳播出去,提高全社會的認識。
免責聲明:信息網轉載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。文章內容僅供參考,不構成投資建議。如果您發(fā)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,請與我們取得聯(lián)系,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。
轉載請標注:信息網——專訪能源基金會首席執(zhí)行官兼中國區(qū)總裁鄒驥:工業(yè)過程煤和散煤是中國減煤短期重點方向
- 搜索
-
- 2024-04-05兩億新“打工人”的圍城
- 2024-04-05專訪能源基金會首席執(zhí)行
- 2024-04-052024-04-05香港生物科技潮起:“最
- 2024-04-05銀保監(jiān)會:房地產金融化
- 2024-04-05校外培訓整治風暴來襲 販
- 2024-04-05香港生物科技潮起:“最
- 2024-04-05銀保監(jiān)會:房地產金融化
- 2024-04-05校外培訓整治風暴來襲 販
- 2024-04-05繼續(xù)擠壓樓市泡沫!銀保
- 2024-03-31楊偉民:促進形成消費持
- 2024-03-31重磅利好!剛剛印發(fā)
- 2024-03-31張勇最新動態(tài)曝光:聯(lián)手
- 2024-04-04A股也打假!這些公司即將
- 2024-04-04進階的海南自貿港:封關
- 2021-03-22中國從事不公平貿易?外
- 2024-04-04未雨綢繆 防范大宗商品漲
- 2021-03-22海關總署:中國貿易順差
- 2021-03-22豬價回暖或帶動6月CPI小幅
- 2024-04-04政治局會議定調中部高質
- 2024-04-05兩億新“打工人”的圍城
- 2024-04-05專訪能源基金會首席執(zhí)行
- 2024-04-05解碼大灣區(qū)生物醫(yī)藥發(fā)展
- 2024-04-05香港生物科技潮起:“最
- 2024-04-05銀保監(jiān)會:房地產金融化
- 2024-04-05校外培訓整治風暴來襲 販
- 2024-04-05香港生物科技潮起:“最
- 2024-04-05銀保監(jiān)會:房地產金融化
- 2024-04-05校外培訓整治風暴來襲 販
- 2024-04-05繼續(xù)擠壓樓市泡沫!銀保
- 網站分類
-
- 標簽列表